2017年初,微信率先推出小程序,立即占據輿論中心。后來,小程序以其近乎瘋狂的更新速度,幾乎被貼上了“騰訊”的標簽。
反觀支付寶的步伐則慢得多。直到8月份才開放給開發者測試。一個月后的9月20日,終于在螞蟻開放日小程序專場發布會上宣布“支付寶小程序對外開放”。公開測試版。”
自此,支付寶和微信正式開始爭奪小程序市場。今天我們就來聽在線君為小伙伴們分析一下支付寶小程序的前世今生。
如果要追溯支付寶小程序的歷史,可以從2013年開始,支付寶陸續在全國范圍內推出“輕應用”來支付水電費。第一波效果不錯后,又擴展到支付寬帶費、支付信用卡等。繳納罰款等便民服務。支付寶正試圖通過這次測試來逐步培養用戶的使用習慣。截至目前,全國近85%的人選擇支付寶支付水、電、煤費。
支付寶的聰明之處之一就是選擇了水電煤通用支付服務。首先,每個人都必須使用它。其次,此類服務頻率低、必要性強,技術要求不高,且依賴支付寶的安全性。在這個體系下,人們更容易接受它,更愿意使用它。
早在2016年9月,支付寶就秘密開始內測“類小程序”輕應用。支付寶這一步走得特別保守。這只是一個商業合作項目,不對外開放。細心的網友很快發現,打開支付寶首頁已經有“ofo小黃車”、“愛彼迎”、“天貓超市”、“同城服務”、“車主服務”等類似小程序的模塊。“加油服務”等。支付寶對小程序的定位非常明確。支付寶獨家的芝麻信用體系擁有強大的用戶基礎,因此支付寶小程序前期推廣的行業品類基本都是圍繞生活服務,比如“積分免押金”、“共享單車App”等已經透露出一些跡象。
說到小程序,支付寶被詬病最多的就是速度慢。雖然很早就開始內測,但上線卻進展緩慢。雖然微信小程序有40多個入口,小米經過四個月的內測,于今年7月3日正式推出“直營服務”,但支付寶小程序的步伐卻非常緩慢。
事實上,今年1月初,就有不少科技圈人士透露,他們已受邀參與支付寶小程序的開發和內測。所以,支付寶的“慢動作”表面上只是更加謹慎一些。
8月18日,支付寶終于宣布小程序進入公測階段。暫時只對企業開發者開放。普通用戶可以通過離線掃描二維碼的方式使用小程序。
一時間,科技圈內眾說紛壇,“微信與支付寶正面交戰”等評論此起彼伏。看來吃瓜群眾們等待這場戰斗已經很久了,有的慶祝支付寶終于出手了。
支付寶公測當天中午,科技V馮大輝在微博爆料:支付寶小程序公測,代碼文檔中出現了微信小程序團隊開發者的名字。他還開玩笑說:這也算是對知識產權和原作者的極大尊重。今日最感人獎。網絡上一片嘩然,有網友稱支付寶小程序為“像素級抄襲”。
這件事很快在網絡圈傳開。隨后,支付寶很快在知乎上發布了一封給微信的道歉信,稱小程序團隊在編寫開發文檔的示例部分時,直接抄襲了微信的示例。這部分代碼已立即修改。一時間,支付寶小程序躍入輿論中心,嚴重影響其存在感。
這一系列的巧合不免讓人產生疑問:這起所謂的“抄襲事件”會不會是一次精心策劃的“自我推銷”?這次公測是針對開發者的,而“抄襲事件”也是對開發者的變相聲明:我們和微信小程序一模一樣,支付寶小程序開發起來非常簡單。
畢竟微信小程序這么受歡迎。向來喜歡惹事的支付寶怎么會放過這樣一個搶風頭的機會呢?畢竟它已經低調了這么久了。
經過一個多月的面向開發者的開放測試,支付寶在9月20日舉辦的螞蟻開放日小程序活動上宣布,該小程序將向用戶開放公測。自此,支付寶小程序終于亮相對于普通用戶來說它很神秘。
用戶首次使用支付寶小程序有三種方式:離線掃碼、支付寶App內搜索(比微信方便)、分享給他人。
支付寶從一開始就表現出了對開發者友好的態度:推出了小程序聚合頁面。搜索后,“好友”欄中會出現支付寶小程序。
優質推薦榜單與微信小程序榜單類似,會主動向用戶推薦優質小程序。
毫無疑問,“優質推薦”榜單能夠很好地激勵開發者,這有點像變相的“小程序商店”。此外,支付寶還在列表上方放置了“主題展示區”輪播模塊,會根據某個主題推薦相應的小程序。從支付寶早期邀請開發者進行內測可以看出,支付寶之前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為這次發布奠定基礎。
事實正是如此。以ofo小程序為例,它結合了支付寶掃碼、實名認證、信用、保險等能力。接入支付寶小程序后,ofo的訂單量較接入前增長了600%,成為ofo最重要的新用戶來源之一。
小程序是阿里巴巴邁出的關鍵一步。馬云提出新零售理念后,電商格局正在悄然發生變化。 “輕應用”是去電商的重要基礎,而小程序則是最好的呈現方式。
文章來自sxl.cn
文章轉載請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www.mzdzjyly.com/news/503.html